第12章(1 / 2)
&esp;&esp;他忙道不敢。
&esp;&esp;贾元宝搬来椅子,木嵩推让之后,从命坐下。
&esp;&esp;“皇兄走了,朕悲痛万分。”泰和帝道,“可是一旦动起兵戈,伤的便是国体。当下太平气象,便要一去不返。”
&esp;&esp;“陛下所言极是。”木嵩接话道,“北真兵强马壮,而我朝文气鼎盛,武力却不足。一旦大动干戈,必定元气大伤,陛下为民考虑,乃是社稷之福,更是生民之福。”
&esp;&esp;“木相公明白朕。”泰和帝的语气软下来。
&esp;&esp;木嵩适时接话道:“所以不到万不得已,兵伐,不可动。”
&esp;&esp;“从前有先帝在,北人认为我朝投鼠忌器,不会怀疑我们有北伐之心。”他替泰和帝将心中想法道出来,“如今先帝一走,难保他们不会怀疑我们有动兵之心,从而抢先下手挥兵南下。”
&esp;&esp;“依相公之见,当如何?”
&esp;&esp;“既如此,我们便应先行表示诚意,让他们打消顾虑。”木嵩想了想,道,“依臣愚见,不如仿照古法,派公主和亲。北真见我朝愿主动结秦晋之好,自然会打消疑虑。两国便可如从前一样和平相处。”
&esp;&esp;“木相公之计甚好。”泰和帝犹豫道,“可是朕子嗣不昌,如今膝下只两个女儿。一个尚在襁褓,另一个不足九岁,远不到能和亲的年纪。”
&esp;&esp;“何须真正的帝王之女。”木嵩道,“古有昭君出塞,乃是从汉帝后宫之中选一合适女子,赐与公主身份,嫁去别国罢了。”
&esp;&esp;“若要避免北真不满,陛下大可以嫡亲公主年岁不足为由,从近亲宗室中选一适龄女子,封为公主,送去与北真和亲。”
&esp;&esp;……
&esp;&esp;黎明之前,是天色最暗的时候,一个玲珑的黑色身影如飞燕般轻盈地在安宁郡主府的岩壁间飞走,悄无声息地落至主人起居的醉翁园。
&esp;&esp;此人进入一间一等女使单独居住的卧房,剥掉蒙脸的黑布,露出一张稚嫩的女孩儿面庞来。不是与黛儿一同侍候在木良漪身旁的小侍女青儿,又是何人?
&esp;&esp;而未点灯的卧房中,木良漪已静静地等候在此。
&esp;&esp;青儿熟练地附在她耳边,将带回的消息说与她听。
&esp;&esp;说完之后,便如往常一般径自去换衣裳了。
&esp;&esp;木良漪听完消息之后习惯静静地思考一会儿,青儿利落地将脱下的夜行衣藏进衣柜后面的暗格里,看到床上已经放着一沓叠放整齐的衣衫,便知是木良漪来到这里之后为她准备的。
&esp;&esp;青儿微笑,凭着好眼力,抹黑快速将衣裙穿上。
&esp;&esp;系最后一根衣带时,她发现了异常。
&esp;&esp;“姑娘?”她快速系好,回到木良漪身侧,“你怎么了?”
&esp;&esp;今夜带回的,是在北真为质十年的嘉宁帝身死的消息。
&esp;&esp;她出生长大都在江南,旧都陷落的时候还不到两岁,所以对于这位曾在旧都做过皇帝的人,她没有什么特别的感情。况且谁都清楚,这位皇帝这辈子是没可能回来了,对大周的朝局产生不了任何影响,对他们姑娘要做的事也几乎没有影响,所以她只当是寻常消息给带了回来。
&esp;&esp;木良漪伸手,拂去藏在黑暗中的泪痕。
&esp;&esp;她的声音听起来并没什么异常:“没什么,就是想起一些旧事。”
&esp;&esp;“什么旧事?”青儿对死了的皇帝不好奇,但对自家姑娘所有事情都很关注,“我能知道吗?”
&esp;&esp;“不过是幼年发生过的一些小事罢了。”
&esp;&esp;那早已死去的记忆,忽然如一片枯草逢春生发,涌现在木良漪的脑中——百花争奇斗艳的花园、成群的宫人、镌龙镂凤宫阁、丁零当啷的拨浪鼓、牙牙学语的小外甥……还有脾气温和的年轻帝王,以及温柔美丽如神女的长姐。
&esp;&esp;嘉宁帝不是一个称职的皇帝,却是一个很好很好的人。
&esp;&esp;也是疼爱她的姐夫。
&esp;&esp;第7章 贾楼
&esp;&esp;嘉宁帝身死的消息被封锁住了,反而是要送公主去北真和亲的消息先一步传到了民间。
&esp;&esp;“宫里现有两位公主,大公主为皇后娘娘所出,今年九岁,二公主为贵妃娘娘木氏所生,去年冬月刚满周岁。就算是陛下想送亲生的公主和亲,也是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