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主母日常(作者:山尽) 第56(3 / 4)

加入书签

如深知董玉婷脾性,……

朱月如深知董玉婷脾性, 在来之前就已经去东西两市打听清楚,并非采买管事贪捞油水,也不是米粮店老板故意抬高价格, 而是另一个让人感到还不如是前两者的原因。

“据那米粮店老板所说, 自四月起,江淮州就滴雨未降,平江河底曝露,河床犹如龟甲裂纹, 不仅如此, 七月中旬江淮州还遭遇了一场蝗灾, 十二个县的庄稼全部被蝗虫吃干抹净, 使得今年夏粮不足往年的三成,米仓空空荡荡, 只能从其他地方运来粟米。”朱月如看着一脸严肃的董玉婷,“夫人不必担心, 咱们身在京城, 哪里的粮食少了,也断断不会少了京城的,只是这价格可能会升高一点。”

朱月如讪讪笑着, 董玉婷明白了她的意思。

自从她规定了每月厨房的数额,在食材上想缺斤少两就比较难了,一但采买的捞的够多,正院这几个就会有所察觉, 毕竟每日吃进口中的食物味道变了,量少了,食材换成低廉的,还是很容易发现的。

朱月如不担心买不到米, 她们身处京城,和圣上在一处,哪儿少了食物,还能少了京城不成?朱月如只担心自己的利益。

董玉婷也能理解,她规定了每月厨房平日花销,但难保有时候会有人想吃别的,就去厨房点菜,而通常点的菜都是比较昂贵的菜肴,曾惠妍就时不时的点一道金齑玉脍羹,现在米价上涨,若是这月府中主子再多点些别的菜,那朱月如这月能捞到的银子就不多了。

是以,她才火急火燎的赶过来给她说。

比起朱月如担心手中的银子不够,董玉婷身为主母,更担心李府的开销问题。

她在心里飞速的算起来。

托从小就学习数学的福,她心算的很快,以前三十两银子一个月供厨房花销,差不多有十八两左右的银子会去买米面等主食,假设全部买米,那时米价五十文一个月,能买三百六十斗米,在如今米价八十文一斗的情况还维持每月买三百六十斗米,就要多花十两银子。

这不算不知道,若是只买一斗,那也就高三十文,但她们是大主顾,一下子就会买很多,加起来也是个不菲的数字。难怪朱月如要这么着急,在重阳这天还要过来说,这一下子多花了十两银子,她不仅没有捞到的油水,还要多赔十两银子,她哪来这些钱。

明面上,管事的月例就和贴身大丫鬟一样,一个月一两银子。

每月多给十两银子,也能拿得出来,但若是米价还会上涨呢?看着账簿上记录的花销,半个月前买米时还是五十文,半个月后,就疯涨了三十文钱,按照这个速度,米价突破百文大关也指日可待啊,这可不是个好事情。

董玉婷敲着桌子道:“面价多少文一斗?”

朱月如答道:“四十文一斗。”

乾元南边多种稻米,北地多种小麦。稻米脱壳后蒸煮即食,小麦却要经过磨粉、发酵、和面等过程后才能成为食物,但由于初期稻米种植成本高,加上运输费用的缘故,导致京城米价高于面价。

“这样,等会儿你拿我的对牌去库房支取六十两银子,其中五十两去买八百斗面,剩下的都买了米,其余十两填作厨房的花销,在米价没回到原来的价格之前,以后厨房每月取四十两银子。”董玉婷说道,“你往后每天都去东西两市询问米面的价格,往我这里汇报。”

朱月如应是,拿了董玉婷的对牌去了库房。

董玉婷又唤来夏晴,“老爷回来院里,告诉我一声。”

李凌川一个朝堂中人,应该知道江淮州的天灾。

秋荷和春月见董玉婷露出担忧的样子,机灵的凑上前,一个安慰她,一个给她揉捏肩膀。

秋荷道:“夫人别担心,圣上英明,应该已经做出了举措,想来过不了多久,米价就会归于原价。”

春月缓缓的加重手上的力道,“是啊夫人,再说了,没有米了,我们就吃面呗。”

她俩想的简单,只是董玉婷天生不是那种乐观的人,考虑事情总要想到不好的一面。

“但愿如此吧。”

董玉婷暗暗想道:要是到时候米面吃不完,就当做奖赏分给府里下人,或者送到她的酥香阁里去。自从她主持中馈,她还没偏心过自己呢。

在李凌川还没回来的时候,夏晴先带着回事处的两名小厮进来了,一小厮弯着腰,恭恭敬敬的把信笺交到秋荷手中,再放到董玉婷面前,另一个小厮两手端着一看起来就很贵重的木盒,由春月转放到了桌上。

今天重阳,给府送礼写信的人不少,回事处的人都按照送信人的身份贵重细分下去,这封送到董玉婷面前的是贤康王妃写的信。

信上先是一大段重阳的祝福,问老太太身体情况怎么样等等,接着邀请她大后天参加慈航宴,请她务必要参加,末尾又提了句木盒里是订做的重阳糕,希望她别嫌弃。

木盒上绘着精致的山水画,木料还是紫檀木的,鎏金的九重酥坊四个字很是显眼。酥香阁在过节时也会制作这种盒子,供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